【寇的成语有哪些】“寇”字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“敌人”或“强盗”,尤其在古代战争和历史语境中使用较多。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“寇”字,这些成语多用于描述敌人的侵扰、抵抗外敌、战争场面等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“寇”相关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。
一、总结
“寇”的成语主要围绕战争、敌对、防御等方面展开,既有描写敌人入侵的,也有表达抵御外敌的。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的认知和态度。
二、常见“寇”字成语表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/来源 |
避寇 | 指躲避敌军或盗贼的侵扰 | 《左传》 |
抗寇 | 指抵抗敌人的进攻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除寇 | 消灭敌人或盗贼 | 《三国志》 |
寇不可玩 | 指敌人不能轻视,必须认真对待 | 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 |
贼寇 | 指盗贼或敌军 | 《战国策》 |
奸寇 | 指奸诈的敌人或盗贼 | 《宋史》 |
逆寇 | 指反叛的敌人 | 《后汉书》 |
入寇 | 指敌人入侵 | 《资治通鉴》 |
杀寇 | 指消灭敌人 | 《水浒传》 |
安土重迁,非徒无益,适足为寇 | 表示不愿离开故土,否则反而成为敌人 | 《汉书》 |
三、结语
“寇”字在成语中的使用,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战争和敌人的重视,也展现了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了解这些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。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研究历史,“寇”的相关成语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