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有许多富含哲理的成语和谚语,《行百里者半九十》便是其中一句具有深刻含义的古语。这句话字面意思简单,但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远。
读音解析
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中的每个字的拼音如下:
- 行(xíng):在这里表示行走或进行的意思。
- 百里:表示距离,读作“bǎi lǐ”。
- 者:指代某个人或者某种情况,读作“zhě”。
- 半:表示一半,读作“bàn”。
- 九:数字九,读作“jiǔ”。
- 十:数字十,读作“shí”。
因此,整句话的完整读音为:“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”。
释义详解
这句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,原文是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。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它的意思是说,在完成一项任务时,走完最后的一段路程往往是最困难的。即使已经走了九十里路,仍然只算完成了全程的一半,而剩下的十里才是真正的考验。
这个故事来源于古代的一个寓言:有位旅行者计划从一个地方走到一百里外的目的地,当他走了九十里后,却发现前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,而且路况更加复杂艰险。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坚持到底,最终因为缺乏信心而放弃了继续前行。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的道理——越是接近目标,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坚持。
在生活中,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提醒我们不要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掉以轻心,尤其是在追求长远目标的过程中,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,全力以赴去克服最后阶段遇到的各种挑战。只有坚持不懈,才能实现最终的成功。
总结来说,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成语,它还包含了关于毅力、决心以及如何面对困难的重要启示。无论是在学习、工作还是其他领域,这句话都值得我们铭记于心,并将其作为指导原则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