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31分带是什么】在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地图制图和工程测量中,“131分带”是一个常见的术语,尤其在使用高斯-克吕格投影(Gauss-Kruger Projection)时出现。它指的是将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经度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带状区域,以便更精确地进行地图投影和坐标计算。
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“131分带”的含义,以下是对该概念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:
一、
“131分带”是高斯-克吕格投影中的一种分带方式,通常用于大比例尺地图的绘制与地理数据的处理。这里的“131”指的是该分带的编号,而“分带”则是指将地球按经度划分为多个带,每个带内使用相同的投影参数,以减少投影变形。
在实际应用中,“131分带”通常对应于特定的中央子午线,例如东经117°,并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。这种分带方式有助于提高地图精度,特别是在工程测量、城市规划和遥感图像处理等领域。
二、表格说明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称 | 131分带 |
| 定义 | 高斯-克吕格投影中的一种分带方式,用于将地球表面按经度划分成多个带 |
| 用途 | 地图制图、工程测量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等 |
| 分带编号 | 131(表示第131个带) |
| 中央子午线 | 通常为东经117°(具体视国家或项目而定) |
| 适用范围 | 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,特别是东部和中部地区 |
| 优点 | 减少投影变形,提高地图精度 |
| 缺点 | 分带过多可能导致坐标系统复杂化 |
| 相关技术 | 高斯-克吕格投影、UTM投影、WGS84坐标系 |
三、小结
“131分带”是地理信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,尤其是在需要高精度空间数据处理的场景下。了解其定义、用途及对应的参数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地图数据。通过合理的分带设置,可以有效提升测绘成果的质量与实用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