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皮里阳秋的意思】“皮里阳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不露声色,但内心却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和看法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,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讽刺意味。
一、成语释义
- 字面意思:皮,指皮肤;里,指内部;阳秋,是“春秋”的一种说法,原指《春秋》这部史书,后引申为褒贬、评价。
- 实际含义:表面不动声色,内心却有明确的褒贬或态度,常用于批评那些嘴上不说,心里却有想法的人。
二、出处与典故
“皮里阳秋”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性宽厚,每退朝,必闭门谢客,未尝以私事干人。时人语曰:‘王公之德,皮里阳秋。’”意思是说王导为人宽厚,虽然表面上不表态,但内心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判断。
后来,“皮里阳秋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人外冷内热、表面沉默但内心有主见的性格。
三、用法与示例
用法 | 示例 |
形容人表面不表态,实则心中有数 | 他虽没说话,但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件事的不满,真是皮里阳秋。 |
批评他人只说表面话,不表达真实想法 | 这个领导总是皮里阳秋,从不直接表达意见。 |
描述文章或评论含蓄但有深意 | 他的文章皮里阳秋,看似平淡,实则暗藏锋芒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隐忍不发、口是心非、表里不一 |
反义词 | 直言不讳、坦率真诚、直言无忌 |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皮里阳秋 |
拼音 | pí lǐ yáng qiū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含义 | 表面不表态,内心有明确判断 |
用法 | 形容人外冷内热、含蓄有度 |
近义词 | 隐忍不发、口是心非 |
反义词 | 直言不讳、坦率真诚 |
常见语境 | 批评、文学、人际交往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皮里阳秋”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,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方式。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,也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