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诗敕勒歌】《敕勒歌》是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,最早见于《乐府诗集》,属于北方民族的诗歌作品。全诗语言质朴、意境开阔,描绘了草原的辽阔与牧民的生活景象,展现了游牧民族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。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,但内容丰富,富有画面感,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诗歌原文
> 敕勒川,阴山下。
> 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> 天苍苍,野茫茫,
> 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二、
《敕勒歌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色。诗中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”形象地表现了天空与大地的广阔无边;“天苍苍,野茫茫”则进一步渲染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;最后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生动地刻画了风吹草动时,牛羊若隐若现的动态画面。整首诗充满自然气息,体现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环境的熟悉与敬畏。
三、表格对比分析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诗歌名称 | 《敕勒歌》 |
作者 | 北朝民歌(无明确作者) |
出处 | 《乐府诗集》 |
体裁 | 民歌、五言绝句 |
内容主题 | 描绘草原风光与牧民生活 |
语言风格 | 简洁质朴,富有画面感 |
艺术特色 | 善用比喻(如“天似穹庐”),描写生动,意境开阔 |
思想内涵 | 表达对自然的赞美,体现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|
文化价值 | 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反映北方民族生活的代表作之一 |
四、结语
《敕勒歌》虽仅有20字,却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。它不仅展示了北方草原的壮美风光,也反映了当时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是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