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摇脣鼓舌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摇脣鼓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浮夸、花言巧语,或用不切实际的言语来迷惑他人。这个成语多带有贬义,用来批评那些善于辞令但缺乏实质内容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摇脣鼓舌 |
拼音 | yáo shún gǔ shé |
出处 | 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》等古籍,后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|
含义 | 形容人说话浮夸、花言巧语,或用华丽的辞藻掩饰真实意图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擅长言辞但不务实 |
近义词 | 妄言、巧言令色、花言巧语 |
反义词 | 言简意赅、直言不讳、实事求是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摇脣鼓舌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原指人张嘴鼓动舌头,形容说话时的夸张动作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,用来形容人说话不切实际,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。
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喜欢吹嘘、夸大其词、或用甜言蜜语来蒙骗他人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某人虚伪 | “他只是摇脣鼓舌,根本没有实际行动。” |
描述浮夸言论 | “他在会议上摇脣鼓舌,说了很多空话。” |
揭露谎言 | “别被他那套摇脣鼓舌的话骗了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摇脣鼓舌”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说话浮夸、花言巧语,缺乏实际内容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使用该成语可以形象地表达对某些人言过其实、虚伪做作的态度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、出处及使用方式,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,避免误解或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