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六马仰秣出处于哪里】“六马仰秣”是一个成语,出自古代文献,常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,连马匹都为之倾倒。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,下面我们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六马仰秣”最早见于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伯牙鼓琴,而六马仰秣。”意思是:伯牙弹琴时,连拉车的六匹马都被琴声吸引,停止吃草,仰头聆听。这说明琴声极其优美,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音乐或艺术作品的高超,能打动人心,甚至影响动物的反应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六马仰秣”虽不常见,但依然保留其文学色彩和审美价值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六马仰秣 |
出处 | 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 |
原文 | “伯牙鼓琴,而六马仰秣。” |
含义 | 形容音乐非常动听,连马匹都被吸引,停止进食,专心聆听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赞美音乐或艺术作品的高超技艺和感染力。 |
文化背景 | 反映古代对音乐艺术的高度推崇,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。 |
现代使用 | 不常用,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古文赏析中。 |
相关人物 | 伯牙(古代著名琴师)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六马仰秣”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,更是一种艺术境界的体现。它暗示了音乐不仅能打动人心,还能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,影响万物。这种说法虽然带有夸张成分,但正是这种浪漫化的表达方式,使得中国文化中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。
在今天,虽然我们不再用“六马仰秣”来形容音乐,但它仍然提醒我们:真正的艺术,是能够触动灵魂的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伯牙子期”的故事或《淮南子》的其他典故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