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拣尽寒枝不肯栖到底是什么意思】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。全词为:
> 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> 谁见幽人独往来?缥缈孤鸿影。
> 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这句诗表面上描写了一只孤雁在寒冷的枝头徘徊,不愿停栖,实则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、高洁与不屈精神。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解析,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含义和背景。
一、字面意思解析
- 拣尽寒枝:挑选了所有的寒冷的树枝。
- 不肯栖:不愿意停下来栖息。
- 整体意思是:这只孤雁在寒冷的夜晚不断寻找栖息之地,却始终不肯停下脚步。
二、深层含义解读
1. 象征高洁品格
“不肯栖”象征着一种不随波逐流、坚守自我节操的精神。就像苏轼在被贬黄州后,依然保持清高自持的态度。
2. 表达孤独与坚持
孤雁在寒枝间徘徊,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孤独与坚韧,也暗示他不愿妥协于现实的无奈。
3. 隐喻人生选择
在人生的道路上,有些人宁愿独自前行,也不愿选择看似安稳却违背内心的道路。
三、历史背景与文学意义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苏轼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 |
创作时间 | 北宋元丰五年(1082年) |
背景 | 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,处境艰难 |
主题 | 孤独、高洁、坚持、不屈服 |
艺术手法 | 借物抒情、托物言志、象征主义 |
四、现代启示
- 在当今社会,很多人面对压力和诱惑时,往往选择妥协。而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提醒我们,有时候坚持自我比随波逐流更有价值。
- 它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独立人格和坚定信念,即使前路艰难,也要勇敢前行。
五、总结
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。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尊严的坚守,同时也展现了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种精神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出处 | 苏轼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 |
字面意思 | 寒冷的枝头都找遍了,却不愿意停留 |
深层含义 | 高洁、孤独、坚持、不屈服 |
象征意义 | 表达不随波逐流、坚守自我 |
文学价值 | 借物抒情、托物言志 |
现代启示 | 鼓励坚持自我,不轻易妥协 |
通过以上分析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的内涵,也能更好地体会古人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