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原文及翻译】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是出自《诗经》的一句经典名言,常被用来形容贤明之人礼贤下士、广纳人才的胸怀和气度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,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一、
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,原意是说周公为了接待贤才,连吃饭都顾不上,甚至把饭吐出来去迎接客人,表现了他礼贤下士的精神。后人常用此句来赞美那些重视人才、勤于政事的领导者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常被引申为:一个领导者若能虚心求才、尊重人才,就能赢得人心,获得广泛的支持与拥戴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
| 内容 | 解释 |
| 原文 | 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 “济济跄跄,絜尔牛羊,以往烝尝。或剥或享,或肆或将。 祝祭于祊,祀事孔明。先祖是皇,神保是飨。孝孙有庆,俾尔弥尔,寿考且臧。 燕及皇天,克明克类,克长克君。王此大邦,克生克祀,以绥四方。” (注:此段并非直接包含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,但“周公吐哺”一词常见于后世对《诗经》的引用与解读。) |
| 出处 | 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并非直接出自《诗经》,而是出自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 |
| 曹操诗句原文 | 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 |
| 翻译 | 周公为了接待贤才,连吃饭都顾不上,甚至把饭吐出来去迎接客人,这样的人格魅力使得天下人都愿意归附于他。 |
三、意义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
| 历史背景 |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,辅佐成王,推行礼制,被视为贤臣的典范。 |
| 核心含义 | 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礼贤下士、勤政爱民的品德,才能赢得百姓和贤才的信任与支持。 |
| 现实意义 | 在现代社会,这一理念可应用于企业管理、团队建设等方面,强调尊重人才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。 |
四、延伸理解
| 角度 | 说明 |
| 政治层面 | 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重视,以及通过德治赢得民心的思想。 |
| 文化层面 | 成为中华文化中“仁政”思想的象征之一,影响深远。 |
| 文学价值 | 被历代文人引用,成为表达敬贤、求贤的重要典故。 |
五、总结
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不仅是对古代贤臣周公的赞颂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提醒人们:真正的领袖,应以谦逊之心对待人才,以诚挚之心赢得人心。这种精神,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