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垆卖酒的典故是指哪位女子的创业史?】“当垆卖酒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,最早出自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。这个典故讲述的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,其中“当垆卖酒”指的是卓文君在丈夫司马相如去世后,为了维持生计,亲自在酒垆(酒坊)前卖酒的故事。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卓文君的坚强与独立,也象征着她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。
一、
“当垆卖酒”的典故源于西汉时期,主人公是卓文君。她原本是蜀地富豪卓王孙的女儿,因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华而私奔,两人结为夫妻。但后来司马相如变心,离家出走,留下卓文君独自一人。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,她毅然决然地在酒馆中当垆卖酒,表现出极强的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。她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女性自立自强的典范之一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出处 |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 |
主人公 | 卓文君 |
背景 | 西汉时期,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|
当垆卖酒 | 指卓文君在酒馆中卖酒以维持生计 |
创业精神 | 她在丈夫去世后,独自承担家庭责任,展现坚强意志 |
历史意义 | 成为中国古代女性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 |
文化影响 | “当垆卖酒”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女性独立精神的象征 |
通过这个典故,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女子的坚韧与勇气,也感受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认可与尊重。卓文君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