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意思】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在事情成功之后,曾经立下功劳的人反而被抛弃或遭到清算。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功成身退后,主子对昔日得力助手的无情处置。
一、成语释义
- 狡兔:指狡猾的兔子,象征有本事、有实力的人。
- 走狗:原本是猎犬,后来引申为替人出力、效劳的人。
- 烹:煮熟,引申为被消灭、被处理。
整句话的意思是:当狡猾的兔子被猎杀后,猎狗就失去了作用,最终被煮来吃掉。这比喻在目标达成后,那些曾经帮自己完成任务的人却被抛弃或杀害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中,原文为: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这是范蠡在劝谏越王勾践时所说的话,意思是:飞鸟打完了,好的弓箭就被收起来;狡猾的兔子死了,猎狗就被煮了。他借此提醒勾践,不要忘恩负义,也要善待功臣。
三、现实意义
1. 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性
在政治、职场或商业竞争中,成功者往往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会清除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,以防止他们威胁到自己的权力。
2. 忠诚与背叛的矛盾
成语也反映出一种现实:忠诚可能换来的是不信任,而功劳也可能成为被清算的理由。
3. 警示作用
它提醒人们,在取得成就的同时,也要注意防范风险,避免成为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牺牲品。
四、相关典故
典故名称 | 出处 | 简介 |
范蠡劝越王 |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 范蠡劝勾践不要杀害功臣,但勾践并未听从,最终诛杀了文种。 |
韩信之死 |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| 刘邦建立汉朝后,韩信因功高震主被贬、被杀,符合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逻辑。 |
李斯之祸 | 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 | 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,但后来因赵高陷害被腰斩,也是典型例子。 |
五、总结
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。它揭示了权力游戏中的残酷与现实,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,也要保持清醒头脑,避免成为他人利益下的牺牲品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功成后,功臣被抛弃或杀害 |
出处 |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
比喻对象 | 忠诚者、功臣 |
现实意义 | 权力斗争、忠诚与背叛、警示作用 |
典型例子 | 韩信、李斯、文种等 |
通过了解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故事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性、权力以及历史中的复杂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