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回乡偶书》其二】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的《回乡偶书》中的第二首。与第一首相比,这首诗更加含蓄、细腻,情感也更为复杂。它以一种平静的笔调,描绘了诗人多年漂泊后重返故乡时的内心波澜。
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,开篇便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。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,年老时才得以归来,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雨、多少沧桑,非言语所能尽述。“乡音无改鬓毛衰”一句,既表达了诗人对故土语言的坚守,也暗示了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——头发变白,容颜衰老。
接下来的两句,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”,则是全诗中最动人的部分。当诗人回到故乡,看到的是陌生的孩子们,他们并不认识这位归来的老人,反而笑着问他:“你是从哪里来的客人?”这一问,仿佛一记重锤,击中了诗人的心底。他曾经是这里的孩子,如今却成了外人,这种身份的错位让人不禁唏嘘。
这首诗之所以感人,不仅在于它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回归,更在于它揭示了人生的一种普遍体验:无论我们走得多远,最终都会回到起点,而那个起点,或许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模样。故乡变了,亲人老了,甚至连自己也变得陌生。但正是这种变化,让“回家”变得格外珍贵。
贺知章用最朴素的语言,写出了最深刻的情感。他的诗不华丽,不张扬,却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。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——它不需要太多修饰,只要用心去读,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与力量。
《回乡偶书》其二,是一首关于时间、记忆与归属的诗,它让我们在感叹人生无常的同时,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