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汉语中,“其此之谓乎”是一个常见的句式,常用于表达一种总结性的判断或引申的含义。这句话出自《礼记·学记》,原文如下:
原文:
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‘其此之谓乎’。”
一、字词解释
- 其:语气助词,表示推测或强调,可译为“大概”、“恐怕”。
- 此:代词,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。
- 之:结构助词,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起提宾作用。
- 谓:说的是,指的是。
- 乎:语气词,相当于“吗”或“呢”。
整句可以理解为:“这大概就是所说的吧?”或者“这就是所说的道理吧?”
二、句子翻译
“因此,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,只有通过教学才能明白自己的困惑。知道自己有不足,才能反省自己;知道自己有困惑,才能自我勉励。所以(古人)说:‘这就是所说的吧。’”
三、语境与意义
这句话出现在《礼记·学记》中,是关于学习与教育的重要论述。它强调了学习与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,指出学习使人意识到自身的局限,而教学则让人发现知识的深奥与自身的不足。这种自我反思与不断进取的精神,正是儒家思想中“自省”与“修身”的重要体现。
“其此之谓乎”作为一种总结性的表达,常常用来引出对前文内容的归纳与升华,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。
四、现代启示
在当代社会,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,我们都需要保持一种“知不足”的态度,勇于面对自己的短板,同时也要具备“自强”的精神,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我。
正如古人所言:“其此之谓乎”,真正的成长,往往始于对自我的认知与反思。
五、结语
“其此之谓乎”不仅是一句古文中的经典表达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凝练。它提醒我们:唯有不断学习、不断反思、不断进步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与超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