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且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】“且”是一个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,其意义丰富,用法多样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“且”可以表示时间、递进、让步、并列等多种语法功能。为了更清晰地了解“且”在古汉语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,以下是对《古汉语词典》中相关解释的总结。
一、
“且”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表示时间关系:如“将要”、“快要”,常用于表示动作即将发生。
2. 表示递进关系: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而且”、“并且”,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成分。
3. 表示让步关系:相当于“尚且”、“况且”,用于引出某种让步或强调的语气。
4. 表示并列关系:相当于“又”、“也”,用于并列两个动作或状态。
5. 表示轻微的否定或疑问:有时用于句末,表达一种委婉或不确定的语气。
在实际运用中,“且”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,因此理解其多义性对于学习古文非常重要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序号 | 含义 | 例句示例 | 释义说明 |
1 | 将要、快要 | “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?”(《左传》) | 表示动作即将发生,带有时间上的紧迫感。 |
2 | 并且、而且 |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| 引导递进关系,加强语气。 |
3 | 尚且、况且 | “且夫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”(《庄子》) | 表示让步,引出更进一步的论点或理由。 |
4 | 又、也 | “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。”(苏轼《赤壁赋》) | 表示并列,与“又”、“也”意思相近。 |
5 | 姑且、暂且 | “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(《史记》) | 表示暂时性的行为或态度,带有权宜之意。 |
6 | 连词,表并列 | “且夫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(苏轼《后赤壁赋》) | 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或成分,语气较轻。 |
7 | 疑问语气词 | “且汝今者何以知之?”(《战国策》) | 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询问或推测,语气较为委婉。 |
三、结语
“且”作为古汉语中常见的虚词,具有丰富的语义和灵活的用法。掌握其不同含义及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。在阅读古文时,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,避免孤立理解,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