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人成虎成语故事介绍】“三人成虎”是一个源自《战国策》的成语,用来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,就会使人信以为真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,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传言时容易轻信、盲从的心理。
成语故事简介:
战国时期,魏国的大臣庞恭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。临行前,他对魏王说:“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说街上有老虎,您会相信吗?”魏王回答:“不会。”庞恭又问:“如果有两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呢?”魏王说:“我会有些怀疑。”庞恭继续问:“如果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,您会相信吗?”魏王回答:“我会相信。”庞恭于是说:“街上有老虎本来是假的,但三个人都说,就会让人相信是真的。如今我离开后,有人在您面前说我坏话,希望您不要轻易相信。”
后来庞恭果然被谗言所害,魏王没有再信任他。这个故事说明了谣言传播的可怕力量,也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,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。
三人成虎成语解析表
| 项目 | 内容 | 
| 成语 | 三人成虎 | 
| 拼音 | sān rén chéng hǔ | 
| 出处 | 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 | 
| 释义 | 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,就会使人信以为真。 | 
| 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指虚假消息的传播 | 
| 近义词 | 道听途说、以讹传讹 | 
| 反义词 | 真相大白、明察秋毫 | 
| 故事背景 | 战国时期,庞恭对魏王讲述“三人成虎”的比喻 | 
| 寓意 | 警示人们不要轻信传言,要有独立判断能力 | 
总结:
“三人成虎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。它提醒我们,在信息纷繁的时代,面对各种传言,应保持理性与冷静,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。同时,也强调了真相的重要性——只有通过调查和思考,才能辨别真假,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