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虫的成语有哪些】“虫”在汉语中常用来比喻微小、卑贱或狡猾的人或事物,也常出现在成语中,用来形容各种现象和状态。以下是一些与“虫”相关的成语,涵盖不同含义和用法。
一、总结
在汉语中,“虫”字常出现在成语中,有些是直接以“虫”为词根,有些则是借“虫”的意象来比喻某种行为或状态。这些成语有的带有贬义,有的则较为中性或形象生动。以下是常见的“虫”字成语及其解释。
二、虫的成语汇总表
成语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
虫蚁 | 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| 《左传》:“虽有虫蚁之微,不可轻视。” |
虫书 | 古代一种篆书字体,笔画如虫形 | 《说文解字》:“虫书,虫形之书。” |
虫豸 | 比喻卑贱之人或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| 《史记》:“人皆谓我为虫豸。” |
蛾眉螀(虫) | 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如虫 | 《楚辞·九歌》:“蛾眉螀兮,谁与同?” |
虫篆 | 古代一种细小的文字书写方式 | 《晋书》:“虫篆之工,莫能及也。” |
虫食 | 比喻逐渐被侵蚀、消耗 | 《后汉书》:“国库日耗,虫食其财。” |
虫害 | 指昆虫对农作物的破坏 | 农业术语,常见于农事报告中 |
虫草 | 一种名贵药材,由虫和草共生而成 | 《本草纲目》:“虫草,补肺益肾。” |
虫言 | 比喻语言低微、不值一提 | 《世说新语》:“其言虫言,不足听。” |
虫部 | 汉字部首之一,用于分类带“虫”字的字 | 《康熙字典》 |
三、结语
“虫”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被视为微小、无足轻重的存在,但在成语中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。从“虫豸”到“虫草”,从“虫书”到“虫害”,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,也反映了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判断。了解这些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