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马昭之心歇后语是】“司马昭之心”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的想法已经很明显,大家都能看出来。这个说法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司马昭,他虽然掌握大权,但并未立即称帝,而是通过逐步掌控朝政,最终由其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。
在民间语言中,“司马昭之心”也常被用作歇后语的一部分。那么,“司马昭之心”的歇后语到底是什么呢?
一、
“司马昭之心”的歇后语是:
“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司马昭的野心和目的,就像路人一样都能看得清楚,没有任何隐藏的可能。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也成为了汉语中表达“意图明显”的常用表达方式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歇后语全称 | 司马昭之心 |
歇后语完整句 | 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 |
含义 | 形容人的意图或野心非常明显,无人不知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批评或指出某人行为或目的已暴露无遗 |
现代应用 | 多用于口语或写作中,强调“公开、明显”之意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司马昭之心”这一典故源于三国时期,当时曹魏的皇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,试图夺回权力,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。此后,司马昭逐渐掌控了朝廷,最终由其子司马炎建立晋朝。
“路人皆知”这四个字,正是对司马昭野心的最直接评价,后来也成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,用来形容那些意图明显、无法掩盖的行为或动机。
四、结语
“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”不仅是历史故事的浓缩,也是汉语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表达方式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某些人或事时,有时候真相并不需要过多掩饰,因为所有人都能看得明白。
如需了解其他类似的歇后语或历史典故,也可以继续探讨。